城市在各方面的重要性無容置疑。目前全球居住在城市的人口有 45 億,超過全球總人口一半;城市佔據全球超過三份之二的經濟活動及生產,製造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四分之三。隨著城市發展,城市的人口數目將會進一步增長,預計到2050年全球城市人口將多達70億.....

經過兩周的談判磋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在2022年12月19日於加拿大蒙特利爾圓滿結束.....

為期兩周的202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於2022年11月20日閉幕,評論員開始分析今次會議的得與失。
COP27最大的成就相信是各國就成立「損失與損害」基金達成協議。被視為受氣候危機影響最嚴重的國家的一次勝利,這個幫助他們應對損失和損害的協議無疑是一個真正的突破。而在多年嘗試下均未能將這個議題列入COP議程後,今次的協議對發展中國家和小島國家來說亦是一場勝仗.....

近年,氫已被視為一種低碳的能源載體。在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世界各地政府和能源企業 開始留意到氫的潛力,紛紛承諾氫燃料開發並推出發展策略,引起了行業遊說者、投資者和政府的注意,有望成為化石燃料的代替品.....

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獎者崔琦教授曾在諾貝爾基金會出版的自傳中提到 :「我傾向於將我的生活分為三個階段:在中國中部河南省一個偏遠村莊的童年時光、在香港的求學時段,以及來美國上大學後的歲月。」 .…

高錕被譽為「光纖之父」、「光纖通訊之父」、「寬帶教父」及為2009諾貝爾物理學獎得獎者,說他是現代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工程家之一,絕對是無容置疑的。他在「光傳輸於纖維的光學通信領域突破性成就(for groundbreaking achievements concerning the transmission of light in fiber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更造就了互聯網時代的的爆炸性發展.....

現代物理學始於約一百年前出現的量子力學。在過去幾十年內,人們從電磁作用出發,掌握了弱作用和強作用的規律...

全球新冠疫情與氣候變化,同樣顯露了人類社會全球性、系統性而複雜的危機,都需要我們進行相關科學研究,並同時採取行動減緩和適應其對社會各環節的干擾,以及對脆弱群體造成的嚴重影響。新冠疫情造成全球危機之際,溫室氣體排放一度下跌正好給我們啟示和契機,就是只有以綠色復甦的措施修復這個複雜的體系,才有機會提高我們對疫症和氣候變化兩者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