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導覽
繁
简
En
關於我們
香港桂冠論壇
使命
委員會
合作伙伴及贊助機構
聯絡我們
首屆論壇
論壇概覽
相關申請資料
參與的邵逸夫獎得獎者
科學總評審團
常見問題
論壇前奏活動
邵逸夫獎
簡介
邵逸夫獎得獎者
大眾與科學
科學趣聞
桂冠論壇獎勵計劃
過往活動
媒體中心
影片庫
圖片庫
新聞稿
通訊
搜尋...
2022年11月 第十八期
202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 憂壞參半的結果
茄汁的科學:從物理到微生物學
戰勝新冠肺炎的五星上將 – 口服藥和疫苗
> Learn more
2022年9月 第十七期
綠氫熱潮下的技術難題及社會和生態影響
不容忽視的微小物質:看清現實,了解微塑膠如何污染我們的水域
這個隨機播放清單……不太隨機!
> Learn more
2022年7月 第十六期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獎者—崔琦教授
研究決策的大腦
盛夏觀天
> 了解更多
2022年5月 第十五期
香港新冠疫情後的經濟復甦必須是綠色的
大質量黑洞吞噬恆星:照亮黑洞的劇烈爆發天體現象
HINCare : 智能社區資源及時間銀行系統
> 了解更多
2022年3月 第十四期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獎者—高錕教授
暗物質
老化 - 所有生命的必然結局?
> 了解更多
2022年1月 第十三期
二戰以來香港天文台歷史
孿生質數猜想與博學者計劃
> 了解更多
2021年11月 第十二期
百年物理 – 賀楊振寧教授一百歲生辰
肥皂膜、極小曲面的趣談
> 了解更多
2021年9月 第十一期
香港子午線解密(二) - 尋找魔法石
利用逆問題窺探內部世界
氣凝膠 — 由空氣構成的物質及其特性
> 了解更多
2021年7月 第十期
香港天文台的早期歷史
平均場博奕應用淺談
流言終結者:黑洞篇
> 了解更多
2021年5月 第九期
氣候變化全球傾力應對
天氣預測的挑戰
香港子午線解密(一)
> 了解更多
2021年3月 第八期
預言經已成真?
多尺度動理學模型的不確定量化研究
長者的科技採用 – 新一代的精明老人
> 了解更多
2021年1月 第七期
相場模型及其高效數值方法
新冠病毒多角度
> 了解更多
2020年11月 第六期
一個蛋白質研究峰迴路轉的故事
2019新冠病毒疾病的臨床管理
> 了解更多
2020年9月 第五期
跨出疫苗的牽滯
IMMC 2020大中華區賽題
> 了解更多
2020年7月 第四期
氣候變化及其對香港的影響
IMMC 2020大中華區賽題
> 了解更多
2020年5月 第三期
2019年冠狀病毒的流行病學研究
國際數學建模桃戰賽
> 了解更多
2020年3月 第二期
健康與社區
2018邵逸夫獎得獎者訪問 - 尚-盧.普吉教授
> 了解更多
2020年1月 第一期
唐偉章教授出席鳳凰衛視香港台節目
2019年最後一次日食
> 了解更多
此分類中沒有文章。如果子分類顯示於此畫面,表示有文章包含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