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香港桂冠論壇



歡迎大家來到香港桂冠論壇2022年9月份通訊。

首屆香港桂冠論壇新一輪前奏活動系列的第二個活動「智者‧智講2.0」將於11月9-11日在香港青年協會總部舉行。為期三日的活動將透過各種不同類型的項目,促進世界知名科學家、新晉年輕學者和新一代科學家之間的學術和經驗交流,並透過與知名講者的對話和分享,鼓勵年輕一代選擇科學的道路。不同類型的項目包括研討會、交流會、焦點小組、工作坊和VR體驗等。有關活動的更多詳情和報名方法將會在我們的網站上公佈。

由創新科技署主辦一年一度的創新科技嘉年華又來了!創新科技嘉年華2022將於10月22-30日在香港科學園舉行。嘉年華設有超過35個實體展覽和攤位,香港桂冠論壇亦會參與其中。今年桂冠論壇製作了一個以登陸月球為主題的VR體驗,讓參加者「登上」太空船,感受太空人登陸月球的「體」驗。桂冠論壇的攤位還有不同的小遊戲和豐富獎品讓一眾參觀人士參與,我們亦會在網上的講座時段播放出一系列名為「氣候的呼喚」的短片,以科學的角度提升大家對氣候變化的認識和關注。除此之外,桂冠論壇亦將會繼續和法國駐港澳總領事館合作,在展覽中展出另一個VR體驗。大家屆時記得不要錯過機會,親臨我們的攤位體驗這些精彩的節目。更多有關創新科技嘉年華2022的資訊,可瀏覽相關的網站

除了舉辦和參與一些公開活動外,為了進一步提升香港年輕一代對不同科學及科技領域的認識和興趣,香港桂冠論壇亦會走進社區,與更多的中學生接觸。我們很高興和九龍城區中學校長會合作,將於11月24日舉辦九龍城區中學聯校科學講座。我們十分感謝九龍城區中學校長會,以及答應出席講座的本地學者的支持,包括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鄭振剛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朱明中教授和香港都會大學科技學院史東甫博士。

另外,網上活動「周圍都係科學」剛於9月22日順利舉行,結果將於9月28日公佈。活動旨在讓大眾認識我們日常生活的行為和氣候危機的關係,希望大家能夠在各自崗位出一分力,放緩氣候變化的速度。桂冠論壇在此感謝小米贊助的獎品以及各位活動參加者的支持。更多有關論壇最新的消息和活動資訊,記得留意我們的網站、社交媒體和下一期通訊!

綠氫熱潮下的技術難題及社會和生態影響



氫,是一種無色、無味,可潔淨燃燒的氣體,近來卻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連全球最大的電動車生產商特斯拉(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都有提及。其實,氫作為一種能源載體,並不是現在才有人使用。1671年,愛爾蘭化學家羅拔·波義耳(Robert Boyle)首先發現鐵屑和稀釋酸之間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氫氣。而歷史上最著名的氫氣應用,莫過於1936年3月4日,氫氣推動的飛船興登堡號載著乘客及工作人員共87人於德國腓特烈港開始了它的首次航行。可是飛船在翌年5月6日嘗試降落時爆炸墜毀。

近年,氫已被視為一種低碳的能源載體。在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世界各地政府和能源企業開始留意到氫的潛力,紛紛承諾氫燃料開發並推出發展策略,引起了行業遊說者、投資者和政府的注意,有望成為化石燃料的代替品。此外,氫燃料可以在化工、鋼鐵,以及重型卡車和航運等長途運輸等多個行業減少碳排放方面發揮作用。基於上述可行性,許多地方都將氫燃料作為其能源戰略的核心部分。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估計,到2050年,氫燃料可能提供高達全球總能源需求的12%,而氫燃料理事會(Hydrogen Council)估計,氫可滿足高達18%的全球能源需求,並創造一個每年2.5萬億美元的產業。

各地政府正在通過國家策略規劃的程序,擴大氫燃料的開發,減少化石燃料消耗。氫燃料理事會報告稱,已有30多個國家公佈了氫燃料路線圖,包括中國內地,他們亦已承諾為氫燃料開發提供合共超過700億美元的公共財政開支。氫燃料理事會還估計,到2030年,氫燃料項目的計劃總投資可能超過3,000億美元。有投資者甚至形容綠氫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靈丹妙藥,他們要求政府提供巨額補貼和鼓勵措施,還宣稱綠氫與可再生能源一起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產業』。

 

作者︰
低碳想創坊研究員李育成先生

不容忽視的微小物質:看清現實,了解微塑膠如何污染我們的水域



香港及全球的塑膠廢物

與很多在疫情下生活的人一樣,Eric 曾經常常購買樽裝飲品,以及使用塑膠外賣盒和餐具。但他們卻不知道,原來大家都正在不斷製造大量塑膠廢物。根據香港環境保護署公佈的「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 — 2020年的統計數字」顯示,香港每天產生的塑膠廢物量大約為 2,312 公噸(在都市固體廢物中排名第三,約佔總重量的21%)。

因應當時天然橡膠短缺,聚氯乙烯、聚乙烯和聚苯乙烯等最早期的合成塑膠早於 1930 年代推出市場。由於這些合成塑膠的成本相對較低,並且具備獨有的特性,因此全球塑膠的生產量從 1950 年代的 200 萬公噸,以幾何級數地增加到 2010 年的 2.7 億公噸,及至 2017 年的 3.5 億公噸。今天,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塑膠產品,特別是膠袋、食品包裝、膠樽、飲管和攪拌棒等用完即棄的塑膠製品,但卻沒有考慮過這些塑膠廢物的最終下場。事實上,超過 42% 所生產的塑膠用作包裝用途,於使用後隨即被丟棄。而在世界各地產生的塑膠廢物中,只有 9% 會被回收,其餘均以都市固體廢物的方式處置。另外,約 60% 的老舊塑膠物料(在 2010 年達到 2.75 億公噸)被視為廢物棄置,數量已超過每年的生產速度。

除了堆填區和焚化爐外,人類亦會將塑膠廢物棄置於鄰近的棲息地。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在 2016 年的一份報告估計,每年沿海地區最少有800 萬公噸塑膠廢物被丟棄至大海裡。由 Eriksen 等人在 2014 年透過表面網拖和目視調查,估計目前最少有 5.25 萬億塊塑膠碎片在全球海面上漂浮。

什麼是微塑膠,它們從哪裡來

在這些塑膠污染物中,我們發現一些小於 5 毫米的塑膠物質,數量上比較大型的塑膠廢物明顯較多。普利茅斯大學的海洋生態學家 Richard Thompson,於2004 年率先將海洋沉積物和水樣本中所發現如此大小的塑膠物質稱為「微塑膠」。與較大型的塑膠物質相比,微塑膠較容易能被生物攝入並積聚於體內,因此會對環境造成更嚴重的影響。對於微塑膠的下限大小,不同的研究提出了從納米到 20 微米等各種尺寸範圍。直至 2018 年,在 Gigault 等人所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納米塑膠」這一個術語,並將其定義為「因塑膠物質降解而產生的顆粒」和「尺寸範圍介乎 1 納米到 1 微米之間」,因而令微塑膠的尺寸下限有共識地設定為 1 微米。

 

作者︰
香港都會大學科技學院副教授史東甫博士
香港都會大學科技學院助理教授陳文藝博士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環境科學學系後博士研究員盧凱誠博士
香港都會大學科技學院研究生謝悅童先生

這個隨機播放清單……不太隨機!



一枚硬幣連續擲出五次正面,同一條路線的列車在同一天發生了兩宗意外,或是隨機播放清單連續給你三首由相同歌手演唱的歌曲。這似乎並不是巧合,但真正的隨機也許未如我們想像中的那樣。

統計上獨立的事件:硬幣並沒有記性!

讓我們先從硬幣說起。擲一枚公平的硬幣(fair coin)時,很多人會預期正面和反面朝上的結果會交替出現,連續擲出正面大概會使我們目瞪口呆。在沒有細想之下,你可能也會估計正面和反面出現的次數會各佔一半,所以如果正面出現的比例多於一半時,反面應該就將會出現得更頻密來補償之前不均的結果 — 當然,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因為硬幣並不會記得先前的結果!如果你有一枚公平的硬幣,它連續擲出了99次正面朝上的結果,你不能說下次會有較大機會擲出反面,因為它畢竟是一枚公平的硬幣。由於每次拋擲對下次結果都沒有影響,我們稱這些為統計上獨立的事件。

如果我們擲兩次硬幣,每次正面或反面朝上的機會均等,以下是四個可能的結果:正正、正反、反正和反反。每個結果發生的機會都相同(1/4),但以任何次序出現一正一反的機率為2/4而不是1/4。擲三次的話會有八種可能:正正正、正正反、正反正、正反反、反正正、反反正、反正反和反反反,每種可能的機率均為1/8。一連擲十次的話,正反正反正反正反正反、正正反正反反反反正反和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三者的機率都一樣,均為1/210或1/1024,可是會令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肯定是最後一個組合而不是其他。我們太著迷於從隨機產生的結果中找規律,並會就此輕率地下結論。

 

作者︰香港科技大學《科言》學生編輯胡適之
設計︰香港科技大學《科言》學生設計師林曉薏
翻譯︰香港科技大學《科言》總編輯劉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