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港桂冠论坛
欢迎大家来到香港桂冠论坛2022年9月份通讯。
首届香港桂冠论坛新一轮前奏活动系列的第二个活动「智者‧智讲2.0」将于11月9-11日在香港青年协会总部举行。为期三日的活动将透过各种不同类型的项目,促进世界知名科学家、新晋年轻学者和新一代科学家之间的学术和经验交流,并透过与知名讲者的对话和分享,鼓励年轻一代选择科学的道路。不同类型的项目包括研讨会、交流会、焦点小组、工作坊和VR体验等。有关活动的更多详情和报名方法将会在我们的网站上公布。
由创新科技署主办一年一度的创新科技嘉年华又来了!创新科技嘉年华2022将于10月22-30日在香港科学园举行。嘉年华设有超过35个实体展览和摊位,香港桂冠论坛亦会参与其中。今年桂冠论坛制作了一个以登陆月球为主题的VR体验,让参加者「登上」太空船,感受太空人登陆月球的「体」验。桂冠论坛的摊位还有不同的小游戏和丰富奖品让一众参观人士参与,我们亦会在网上的讲座时段播放出一系列名为「气候的呼唤」的短片,以科学的角度提升大家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关注。除此之外,桂冠论坛亦将会继续和法国驻港澳总领事馆合作,在展览中展出另一个VR体验。大家届时记得不要错过机会,亲临我们的摊位体验这些精彩的节目。更多有关创新科技嘉年华2022的资讯,可浏览相关的网站。
除了举办和参与一些公开活动外,为了进一步提升香港年轻一代对不同科学及科技领域的认识和兴趣,香港桂冠论坛亦会走进社区,与更多的中学生接触。我们很高兴和九龙城区中学校长会合作,将于11月24日举办九龙城区中学联校科学讲座。我们十分感谢九龙城区中学校长会,以及答应出席讲座的本地学者的支持,包括香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郑振刚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朱明中教授和香港都会大学科技学院史东甫博士。
另外,网上活动「周围都系科学」刚于9月22日顺利举行,结果将于9月28日公布。活动旨在让大众认识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和气候危机的关系,希望大家能够在各自岗位出一分力,放缓气候变化的速度。桂冠论坛在此感谢小米赞助的奖品以及各位活动参加者的支持。更多有关论坛最新的消息和活动资讯,记得留意我们的网站、社交媒体和下一期通讯!
绿氢热潮下的技术难题及社会和生态影响
氢,是一种无色、无味,可洁净燃烧的气体,近来却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连全球最大的电动车生产商特斯拉(Tesla)创办人马斯克(Elon Musk)都有提及。其实,氢作为一种能源载体,并不是现在才有人使用。1671年,爱尔兰化学家罗拔·波义耳(Robert Boyle)首先发现铁屑和稀释酸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氢气。而历史上最著名的氢气应用,莫过于1936年3月4日,氢气推动的飞船兴登堡号载著乘客及工作人员共87人于德国腓特烈港开始了它的首次航行。可是飞船在翌年5月6日尝试降落时爆炸坠毁。
近年,氢已被视为一种低碳的能源载体。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世界各地政府和能源企业开始留意到氢的潜力,纷纷承诺氢燃料开发并推出发展策略,引起了行业游说者、投资者和政府的注意,有望成为化石燃料的代替品。此外,氢燃料可以在化工、钢铁,以及重型卡车和航运等长途运输等多个行业减少碳排放方面发挥作用。基于上述可行性,许多地方都将氢燃料作为其能源战略的核心部分。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估计,到2050年,氢燃料可能提供高达全球总能源需求的12%,而氢燃料理事会(Hydrogen Council)估计,氢可满足高达18%的全球能源需求,并创造一个每年2.5万亿美元的产业。
各地政府正在通过国家策略规划的程序,扩大氢燃料的开发,减少化石燃料消耗。氢燃料理事会报告称,已有30多个国家公布了氢燃料路线图,包括中国内地,他们亦已承诺为氢燃料开发提供合共超过700亿美元的公共财政开支。氢燃料理事会还估计,到2030年,氢燃料项目的计划总投资可能超过3,000亿美元。有投资者甚至形容绿氢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灵丹妙药,他们要求政府提供巨额补贴和鼓励措施,还宣称绿氢与可再生能源一起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作者︰
低碳想创坊研究员李育成先生
不容忽视的微小物质:看清现实,了解微塑胶如何污染我们的水域
香港及全球的塑胶废物
与很多在疫情下生活的人一样,Eric 曾经常常购买樽装饮品,以及使用塑胶外卖盒和餐具。但他们却不知道,原来大家都正在不断制造大量塑胶废物。根据香港环境保护署公布的「香港固体废物监察报告 — 2020年的统计数字」显示,香港每天产生的塑胶废物量大约为 2,312 公吨(在都市固体废物中排名第三,约占总重量的21%)。
因应当时天然橡胶短缺,聚氯乙烯、聚乙烯和聚苯乙烯等最早期的合成塑胶早于 1930 年代推出市场。由于这些合成塑胶的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具备独有的特性,因此全球塑胶的生产量从 1950 年代的 200 万公吨,以几何级数地增加到 2010 年的 2.7 亿公吨,及至 2017 年的 3.5 亿公吨。今天,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塑胶产品,特别是胶袋、食品包装、胶樽、饮管和搅拌棒等用完即弃的塑胶制品,但却没有考虑过这些塑胶废物的最终下场。事实上,超过 42% 所生产的塑胶用作包装用途,于使用后随即被丢弃。而在世界各地产生的塑胶废物中,只有 9% 会被回收,其余均以都市固体废物的方式处置。另外,约 60% 的老旧塑胶物料(在 2010 年达到 2.75 亿公吨)被视为废物弃置,数量已超过每年的生产速度。
除了堆填区和焚化炉外,人类亦会将塑胶废物弃置于邻近的栖息地。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在 2016 年的一份报告估计,每年沿海地区最少有800 万公吨塑胶废物被丢弃至大海里。由 Eriksen 等人在 2014 年透过表面网拖和目视调查,估计目前最少有 5.25 万亿块塑胶碎片在全球海面上漂浮。
什么是微塑胶,它们从哪里来
在这些塑胶污染物中,我们发现一些小于 5 毫米的塑胶物质,数量上比较大型的塑胶废物明显较多。普利茅斯大学的海洋生态学家 Richard Thompson,于2004 年率先将海洋沉积物和水样本中所发现如此大小的塑胶物质称为「微塑胶」。与较大型的塑胶物质相比,微塑胶较容易能被生物摄入并积聚于体内,因此会对环境造成更严重的影响。对于微塑胶的下限大小,不同的研究提出了从纳米到 20 微米等各种尺寸范围。直至 2018 年,在 Gigault 等人所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纳米塑胶」这一个术语,并将其定义为「因塑胶物质降解而产生的颗粒」和「尺寸范围介乎 1 纳米到 1 微米之间」,因而令微塑胶的尺寸下限有共识地设定为 1 微米。
作者︰
香港都会大学科技学院副教授史东甫博士
香港都会大学科技学院助理教授陈文艺博士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环境科学学系后博士研究员卢凯诚博士
香港都会大学科技学院研究生谢悦童先生
这个随机播放清单……不太随机!
一枚硬币连续掷出五次正面,同一条路线的列车在同一天发生了两宗意外,或是随机播放清单连续给你三首由相同歌手演唱的歌曲。这似乎并不是巧合,但真正的随机也许未如我们想像中的那样。
统计上独立的事件:硬币并没有记性!
让我们先从硬币说起。掷一枚公平的硬币(fair coin)时,很多人会预期正面和反面朝上的结果会交替出现,连续掷出正面大概会使我们目瞪口呆。在没有细想之下,你可能也会估计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次数会各占一半,所以如果正面出现的比例多于一半时,反面应该就将会出现得更频密来补偿之前不均的结果 — 当然,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因为硬币并不会记得先前的结果!如果你有一枚公平的硬币,它连续掷出了99次正面朝上的结果,你不能说下次会有较大机会掷出反面,因为它毕竟是一枚公平的硬币。由于每次抛掷对下次结果都没有影响,我们称这些为统计上独立的事件。
如果我们掷两次硬币,每次正面或反面朝上的机会均等,以下是四个可能的结果:正正、正反、反正和反反。每个结果发生的机会都相同(1/4),但以任何次序出现一正一反的机率为2/4而不是1/4。掷三次的话会有八种可能:正正正、正正反、正反正、正反反、反正正、反反正、反正反和反反反,每种可能的机率均为1/8。一连掷十次的话,正反正反正反正反正反、正正反正反反反反正反和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三者的机率都一样,均为1/210或1/1024,可是会令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肯定是最后一个组合而不是其他。我们太著迷于从随机产生的结果中找规律,并会就此轻率地下结论。
作者︰香港科技大学《科言》学生编辑胡适之
设计︰香港科技大学《科言》学生设计师林晓薏
翻译︰香港科技大学《科言》总编辑刘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