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全球暖化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持续带来威胁,而主导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中,占最主要比重的正是二氧化碳。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和迈向促进碳中和的目标,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一套耐久、高选择性、高效的二氧化碳电还原系统,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基础化工原料乙烯,作其他工业用途,以为减低二氧化碳排放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新冠肺炎长期综合后遗症是指新冠病毒感染后长期持续而影响多个器官的症状,又称「长新冠」。长新冠影响全球超过6,500万人,但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完成了一项大型的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证实患者透过服用香港中文大学研发的口服合生制剂(SIM01)有效纾缓多种长新冠症状...

谈及羊驼,我们通常会想到假日农场或羊驼绒,但如果你问生物医学范畴的科学家的话,他们却可能会想起一种特殊抗体的片段 — 奈米抗体...

在使用血液测试和DNA分析这些复杂方法之前,我们早已有一套简单直接的方法来辨别身分,那就是我们经常在电影中看到或是通关会用到的指纹分析。指纹又称为「皮嵴」(friction ridge skin),像我们的容貌一样,它是我们独一无二的特征。可是你有想过为甚么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吗?...

意识是体验的核心。然而,在科学上,人们对意识的理解仍然十分贫乏。新研究结果揭示,重复展示某物件可让人有意识地感知微弱、模糊的刺激。这项发现,为一种领先的意识理论所预测的新记忆类型 — 潜意识感官缓冲存储(SSBS) — 提供了证据。实验数据也显示,视觉遮蔽(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技巧)并不如人们先前所认为的那样,会删除或覆盖信息,而只是会限制人们有意识地获取信息。这些发现对于意识研究和认知科学具有深远影响...

癌症在人类众多杀手中名列前茅,每四个人之中就有一个人会患上癌症。不少早期癌症都没有任何征状。当病人感到不适而求医时,往往已是癌症晚期,大大降低生存机会。因此,不少科学家都致力研发早期癌症诊断方法,希望能及早诊断出癌症并提供治疗,以挽救更多生命。传统上我们依靠入侵性方法,如活组织检查作癌症诊断。然而,这些入侵性方法可能导致痛楚、感染或误伤附近的器官,不少人因而却步。有见及此,科学界正努力研发各种无创癌症检测方法,让癌症检测变得更安全。这新兴领域称为「液体活检」...

狗的鼻子被认为是世界上其中一种至为强大的感应器。经过训练的狗只甚至能够藉著嗅闻病人身体,即可侦测到多种临床状况,例如血糖和胆固醇水平飙升的情况。在日常的临床检验当中,我们需要一种更加实用、更具成本效益的“嗅闻”方法。我的博士研究项目重点是开发一种新方法,使用一种称为金属有机框架的材料,将一个类似于“狗鼻子”的系统整合到我们的日常设备里...

经过三年的戴口罩生活和旅行限制,大部分与新冠病毒病相关的限制在2023年3月被解除。虽然香港市民的情绪得到了提升,但新冠病毒病例和流感病例的数量正在上升。全球的科学家一直在监测SARS-CoV-2的演变,并有报告显示病毒在不断变异,以及血液中的抗体水平下降。这引出了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每年接种SARS-CoV-2疫苗加强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