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港桂冠论坛



欢迎大家来到香港桂冠论坛2022年7月份通讯。

香港桂冠论坛委员会很高兴宣布首届香港桂冠论坛将于2023年11月13-18日假香港科学园举行。论坛委员会秘书处已经就最新的举办日期陆续通知有关持份者,特别是邵逸夫奖得奖者和已于2月经评审后被拣选出的二百多位首届论坛青年科学家。有关首届论坛的最新消息,请留意我们的网站社交媒体

在6月,我们举办了为期一周,名为「一日一影挑战」的数码摄影活动,旨在增加大众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以及鼓励他们更加留意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元素。活动于6月27日完满结束,我们一共收到近200张不同种类的相片,经过论坛委员会秘书处的评分后,选出了14位得奖者。此外,我们邀请了在社交媒体的一众天文和摄影发烧友,于7月12-15日拍摄本年最大的超级月亮,被论坛委员会选出的两张相片已在今期通讯内文章「盛夏观天」刊登。

首届香港桂冠论坛的前奏活动之一 – 「科学界女强人 – 激发下一代力量」已经于7月26日顺利举行,活动聚集了8位知名本地和国际女性科学家及研究人员作演讲和担任嘉宾主持,以线上线下的形式与我们分享她们追求科学的经历。我们亦十分高兴邀请到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冯又嫦教授,于百忙中抽空为我们预录一节访问,并于活动中播出。出席活动的各位女性科学家透过研讨会和圆桌对谈会,分享她们对女性在科研和科技领域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对女性推进科学进步的见解以及她们如何管理和平衡事业与个人生活的经验,并取得成果。相信近200位线上和现场的参加者在活动中获益良多,特别是年轻女性,我们希望能够激励和装备他们踏上科学研究之旅。

为延续论坛前奏活动,我们将推出新活动,「探索新视野」。我们已经开始和香港本地科学家/研究团队联络,安排适合参观的实验室和科研设施,并将邀请香港高年级中学生参观及与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对谈,让他们更了解香港最新的科研设施和真正实验室的运作,以提升他们对科研的兴趣。相关活动的详情会稍后于我们的网站公布,请密切留意。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奖者—崔琦教授



前言

在本刊第12期(2021年11月)及第14期(2022年3月)的通讯中,我们分别介绍了杨振宁教授和高锟教授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奖者的卓越成就,他们俩与香港的密切关系,以及他们在香港的生活片段。

今期,我们将介绍另一位与香港渊源深厚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奖者—崔琦教授,谈谈他在薄膜的电气特性、半导体微观结构和固态物理方面的杰出贡献,以及他在香港的中学生活。

崔琦教授

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奖者崔琦教授曾在诺贝尔基金会出版的自传中提到 :「我倾向于将我的生活分为三个阶段:在中国中部河南省一个偏远村庄的童年时光、在香港的求学时段,以及来美国上大学后的岁月。」

在偏远村庄的童年时光

1939年2月28日,崔琦于河南省一个名为范庄村的穷乡僻壤出生。那年抗日战争尚未结束,范庄村饱受干旱、洪水和战争的摧残。

和当时大多数村民一样,崔琦的父母目不识丁,从来没有机会读书识字。然而,即使在干旱多发、烽火连天的艰苦日子里,崔琦的父母仍竭尽全力照顾好孩子。崔琦在他的自传中说 :「他们因文盲而受苦,他们的苦难使他们决心,即使付出一切代价,也不要让孩子走上同样的道路。」

崔琦在当地上小学,十岁毕业。由于附近没有中学,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帮父母干农活,直到 12 岁。1951 年初,他的父母作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就是把他送到香港,一个连他们都不知道有多远的地方,接受更好的教育。遗憾的是,崔琦的父母在 1950 年代和 1960 年代相继去世,自此一别,即成永诀。

 

研究决策的大脑



我今天要不要外出?我应该接受聘书吗?我应该和这人结婚吗?每天我们透过大脑就每一件琐碎以至重要的事情做决定。大脑是人体能量需求最高的器官。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的大脑也最为精密,特别是占大脑前部分约30%的前额叶皮层。精密的大脑让我们能够做出各种具体或抽象的、短期或长期的、个人或社交的决定。最近,脑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经济学家和电脑科学家开始合作,希望了解决策过程背后的生物学基础。解开大脑机制之谜不仅能指引我们作出更佳决策,还可揭示因精神病引致的决策障碍是如何产生和持续。

过去有不少有趣的个案可以展示大脑与心理活动之间的联系。其中,病人亨利‧莫莱森(Henry Molaison,也称为HM)患有严重脑痫问题,并于1953年接受了切除海马体手术来治疗,当时海马体这个大脑部分的功能尚未被确定。虽然HM的脑痫在手术后大大改善,但却出现了另一问题,他无法形成某些新记忆。很不幸,在他余生的55年中,他只能记得起1953年手术前发生的事情。另一个例子关于铁路工人费尼斯‧盖吉(Phineas Gage)。在1848年9月13日的意外中, 一根铁棒从他的脸颊穿透头部,对前额叶皮层造成大面积损伤。前额叶皮层是大脑的部分,我们将于本文其余部分讨论。令人惊讶的是,盖吉不仅能活下来,智力更是完好无缺,但是性格却表现出显著变化。例如,他以往人缘不俗,但发生意外后,同事都觉得他莫明其妙,而且不再值得信赖。这些例子证明大脑和心理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启发了当代脑神经科学的发展,包括大脑决策过程的研究。

 

作者:
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副教授周嘉鸿博士
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博士后研究员罗俊杰先生
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博士后研究员王敬钧先生

盛夏观天



满月并不稀奇,然而你对这种自然现象又有多少了解呢?本文通过介绍不久前看到的两次超级月亮,即6月14日的草莓月和7月14日的雄鹿月,带你赏月观星,遨游天际。

月亮绕着地球转,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时,我们举头就可以看到月球的整个受照面。月亮看来又大又圆,这就是满月。满月多是黄白色的,红中带粉则较为罕见。其实,圆月升起或落下时,看来月色偏红,这是由于被月球反射过来的光穿过大气层来到地球时,大部分的光会被近地面的雾气过滤掉,只剩下红光可以直穿而过。月到圆时要开放心灵,让月亮的清辉和灵性的知觉渗透心身。

在短短一个月内,我们看到了两次「圆」美月色。草莓月指春天最后一个满月或夏天第一个满月,那时正好是草莓成熟采收的季节,因以为名。草莓月代表幸运,恋爱以及丰盛富饶。今年六月,你有否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呢?我猜有吧! 可惜当晚下起倾盆大雨,让我们与超级月亮缘悭一面。 可幸的是,下一个非比寻常的满月马上就会到来。

草莓月后的三十天,我们迎来黄色的雄鹿月。雄鹿月这个独特名称源自雄鹿头上一对发育成熟的犄角。雄鹿一年换一次角,脱落后重新长出来的角,一年比一年大,一年比一年壮观。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雄鹿月看来比草莓月大。这个现象很容易解答:月球绕行地球的轨道并不是完美的圆形而是椭圆形,轨道的偏心率大约为 5.5%。近地点(月球在其轨道上距离地球的最近点)和远地点(月球距离地球的最远点)差距颇大。因此,7月的超级月亮看起来比6月的大。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天文现象就是行星巡礼揭开序幕。有别于2020年的八星连珠,这次巡礼是20年一遇的水、金、火、木、土五星列队。要观察这次壮观天象,用不着望远镜,单靠肉眼就能看见行星从东到南横跨夜空。五星巡礼非常罕见,错过了这次,就要在约20年后, 即2040年才能再遇。

话说回来,到底行星巡礼是什么?行星巡礼一般指从地球仰望星空,看见行星在天幕的同一区域排成一列的天文现象。由于太阳系的行星并不是在同一平面上运行,因此不可能期望真的能看到行星在天空排成笔直的一条线。以上这些天文现象你是否有幸目睹?期望这篇小文让你有所得着,我们9月再见。

2022年7月
梁络维
拔萃男书院2022毕业班

图片来源︰Ivy Fang, Li Man (桂冠论坛Facebook超级月亮快闪游戏得奖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