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香港桂冠論壇

香港桂冠論壇是一個聯繫當代和新一代科研領袖的世界級學術交流盛會,旨在提升香港及世界各地年輕一代對不同科學及科技領域的認識和興趣。

我們會邀請邵逸夫獎各屆得獎者出席論壇。邵逸夫獎於2002年在香港設立,以表彰在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及數學科學方面取得突破和作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

> 了解更多
 
 

首屆論壇

 

首屆香港桂冠論壇將於2023年11月13-18日舉行。一眾邵逸夫獎得獎者和傑出的科學家將在這星期內在香港與來自世界各地的200位青年科學家進行互動、交流以啟發科學靈感。論壇內容包括世界級的研討會、討論小組、工作坊、海報專題及參觀香港最新的科學發展項目以及跨文化的社交活動等。

> 了解更多

邵逸夫獎得獎者

 
邵逸夫獎為國際性獎項,得獎者應仍從事於有關的學術領域,並在近期獲得突破性的成果,及在學術和科研或應用上有傑出貢獻,或在其他領域有卓越成就。

該獎項旨在推動社會進步,提高人類生活質素,豐富人類精神文明。

 

> 了解更多

氣候的呼喚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這是全球最盛大的環境保護活動之一,迄今已有近200個國家響應,旨在為保護環境、打造更美好的地球出力。 今年我們邀請了前香港天文台助理台長梁榮武及香港環境教育組織「V'air低碳本地遊」創辦人鍾芯豫為我們拍攝一系列名爲「氣候的呼喚」的短片,探討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短片將會在我們的網站和社交平台發放。大家密切留意!

> 了解更多

大眾與科學

新記憶種類之證據以及對理解意識和感知之影響

意識是體驗的核心。然而,在科學上,人們對意識的理解仍然十分貧乏。新研究結果揭示,重複展示某物件可讓人有意識地感知微弱、模糊的刺激。這項發現,為一種領先的意識理論所預測的新記憶類型 — 潛意識感官緩衝存儲(SSBS) — 提供了證據。實驗數據也顯示,視覺遮蔽(心理學和神經科學領域廣泛應用的一種技巧)並不如人們先前所認為的那樣,會刪除或覆蓋信息,而只是會限制人們有意識地獲取信息。這些發現對於意識研究和認知科學具有深遠影響...

> 了解更多

 

太陽能系統與種植互補優勢

隨著近年極端天氣越見頻繁,我們越來越感受到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香港作為已發展城市,訂下2050年達至碳中和的目標後,應該用盡辦法減碳,以控制全球氣溫升幅在攝氏1.5度以下。雖然香港具有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潛力,但土地資源珍貴,土地使用者盡用每一寸土地作不同用途已經司空見慣,而且不同土地用途亦經常互相競爭。為了美化環境及減緩熱島效應,很多建築物業主或物業管理人都會選擇進行綠化,把普通的天台改建成綠化天台;同時亦有不少人選擇在屋頂安裝太陽能光伏系統,取得額外電力供應,亦可賺取上網電價收入。此外,香港亦有物業發展商有意在閒置多年的農地上安裝太陽能板,表示希望地盡其用。把太陽能系統與種植植物或農作物結合看似有矛盾的地方,因為植物生長最基本需要水、陽光及土地,而太陽能光伏系統覆蓋在植物上方,正正違反了植物最基本的生長環境要求。但只要細心規劃,兩者其實可以互補優勢,更有效使用珍貴的空間。本文將探討香港在天台或農地將太陽能光伏系統與綠化或耕種農作物結合的好處、挑戰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 了解更多

 

鈴盪:黑洞振盪的音樂

如果你撥動一條小提琴的琴弦,琴弦振動的同時,亦驅使它附近的空氣粒子振動,形成聲波在空氣中傳播,這就是為什麼你可以聽到琴音。不過,這樂音不會持久。在發出聲波的同時,琴弦會損失它振動的能量。所以,琴弦的振動會衰減,琴音亦然。有趣的是,受擾動的黑洞都有類似的現象...

>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