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文學裡,合相是指從一個特定天體(例如地球)觀察到兩個天體在天空上的位置非常靠近。合相發生的時候這兩個被觀察的天體的位置有相同的赤經或黃經。而「大合相」就是指木星和土星的合相,被冠名為「大」是因為木星合土星是至今最罕見的目視行星合相。2020年12月,香港的上空便出現了一次罕見的大合相,這次大合相從地球看上天空中的木星和土星的距離十分接近,只有6.1角分,而上一次兩顆星體距離少於10角分的大合相已經要追溯至1623年。


大合相,尤其是2020年的這一次有多罕見?


木星的公轉周期約為11.9年,而土星公轉周期約為29.5年,這形成了它們之間一個五比二的共振周期,即是木星要環繞太陽公轉五次,土星才會公轉兩次。在地球上看,大合相每二十年才會出現一次,相比其他行星的合相更為罕見。例如,水星和金星的合相大約1.6年便會出現一次,木星和火星的合相大約2.2年出現一次。2020年的大合相吸引了不少天文愛好者觀賞,除了兩天體的距離十分近之外,更因為大家用肉眼便已經可以看得到。因兩顆行星的軌道不同,在每次合相時,它們之間的距離都不一樣,比較接近的合相要六十年一遇,兩顆星體再接近一點的合相更是四百年一遇。而合相的能見度亦會受到季節、天氣及合相出現的緯度所影響,對上一次能夠用肉眼觀賞到而星體距離這麼接近的大合相是在1226年,在過去800年間還有兩次分別是1563年和1623年距離少於10角分的大合相,但是因為這兩次的大合相方向太接近太陽而難以被觀賞得到。 下一次星體距離這麼近的大合相要等到2080年才會再出現


大合相與伯利恆之星


古時候,人們都會從天象變化中預測未來,認為天空有異象時是對人們的預示。《新約聖經》的《馬太福音》中曾提及,耶穌降生時天空上有一顆十分明亮的星體,照亮了整個伯利恆。東方三博士就奉命跟隨著這顆星體,到伯利恆尋找耶穌。這顆明亮的星體就是「伯利恆之星」。自古以來,不少天文學家及愛好者都致力尋找「伯利恆之星」的真正身份,更提出了不同的假說證明「伯利恆之星」是現實存在。

在十七世紀初,著名的德國天文學家約翰尼斯·克卜勒先生發表行星運動定律,並提出「伯利恆之星」可能就是在公元前七年出現的土木大合相。在公元前七年先後發生了三次土木合相,分別位於5月下旬,9月下旬及12月上旬。這個說法雖然其後被推翻,但啟發人們提出了「伯利恆之星」可能是個天文現象的想法。另外,天文學家歐內斯特·馬丁先生及克雷格·切斯特先生從天文軟件計算中,認為「伯利恆之星」就是在公元前三年時發生的木星和土星的近合,因為兩顆星體當時的距離十分相近,所以被認為是一個明亮的星體。


然而,因為目前仍沒有耶穌準確出生日期的歷史記載,所以以上假說亦沒法被證明是否屬實。或許寄望將來科學更進步時,為我們掀開這顆星的神秘面紗。


202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