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港桂冠论坛



欢迎大家来到香港桂冠论坛2022年11月份通讯。

首届香港桂冠论坛将于2023年11月13至18日举行。于较早前举行的报名活动,我们获得踊跃回应,收到超过450份有效申请。为了加强论坛上的跨学科交流,我们现正举行指定科学范畴的青年科学家招募活动,截止日期为12月18日。如你有意与包括荣获邵逸夫奖的殿堂级科学家及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学家作学术交流,请即按此阅读更多有关香港桂冠论坛和相关申请资料。

而首届香港桂冠论坛新一轮前奏活动系列的第二个活动「智者‧智讲2.0」已经于11月9-11日在香港青年协会总部顺利举行。为期三日的活动汇聚了超过20位来自不同地域的知名科学家和学者,分别担任研讨会的演讲者以及分享环节的嘉宾主持。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 JP亦抽空亲临现场出席开幕礼为活动揭开序幕。活动除了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数学科学这三大学科外,还有跨学科的气候紧急状态议题。在活动中,科学家和学者们除了分享他们的科学旅程外,他们就著投身科学和改变世界的寄语皆令到所有参加者有所启发和反思。

香港科技园公司主席查毅超博士, BBS, JP, 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策略发展)陈伟仪教授,香港中学校长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温家杰校长及香港理工大学常务及学务副校长及化学科技讲座教授黄永德教授在首日的交流会上分别选择了一个词汇,「全心投入」、「好奇心」、「享受」和「思索」,作为投身科学研究的关键。

而在同日晚上的一个天文学线上对谈会,2017年邵逸夫天文学奖得奖者西蒙‧怀特教授以一句寄语作总结︰「做一些令你兴奋的事情并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如果你只相信你能看见的东西,这就不会有新的想法。」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可以生活,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希望令它生存下去,并持续到我们的下一代。」香港中文大学地球系统科学课程副教授及课程主任戴沛权教授在聚焦于气候紧急状态的热门话题讨论为我们所作的总结。

今次活动一共吸引超过400名线上和现场的杰出科学家、年轻科学家和热衷科学的学生参与,相信他们在活动中均有所得著。

另外,由创新科技署主办一年一度的创新科技嘉年华也于10月22-30日在香港科学园顺利举行。香港桂冠论坛摊位的两个虚拟实境体验、自动平衡机械仪器示范、小游戏和丰富奖品一共吸引近6,000人次莅临参与。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 JP与法国驻港澳总领事杜丽缇(Christile Drulhe)女士在嘉年华首日也亲临我们的摊位并试玩虚拟实境体验。我们很高兴今年能够再与法国驻港澳总领事馆合作,他们提供了在嘉年华中呈献的两个独特虚拟实境体验的其中一个。锦上添花的是桂冠论坛的摊位在经过公众投票后,获得「我最喜爱展台」的第二名!

在刚过去的11月24日,桂冠论坛与九龙城区中学校长会合作,邀请了三位本地科学家,于创知中学为九龙城区中学生举办了联校科学讲座。讲座有超过400位校长、老师和中学生参与,他们从科学家们的分享中都获益良多。桂冠论坛将会积极与各区的中学校长会联络并举办同类型的讲座,提升香港年轻一代对不同科学及科技领域的认识和兴趣。

除了以上各个活动之外,香港桂冠论坛亦和香港投资推广署合作,制作了一条宣传短片,吸引世界各地科研人才来港发展科研事业。短片已经在桂冠论坛香港投资推广署的网站和社交媒体发布,如想进一步了解香港在这方面的优势,切勿错过!

在一连串的实体活动和宣传后,桂冠论坛将于12月在线上社交平台举办网上活动和游戏。有关活动资讯以及论坛最新的消息,记得留意我们的网站、社交媒体和下一期通讯!

202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忧坏参半的结果



为期两周的202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于2022年11月20日闭幕,评论员开始分析今次会议的得与失。

COP27最大的成就相信是各国就成立「损失与损害」基金达成协议。被视为受气候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国家的一次胜利,这个帮助他们应对损失和损害的协议无疑是一个真正的突破。而在多年尝试下均未能将这个议题列入COP议程后,今次的协议对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国家来说亦是一场胜仗。

尽管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限制在比工业革命前水平高1.5度之内的承诺仍然存在,但很多专家对于在2025年之前,达到全球碳排放峰值或最终宣言 - 推动逐步减少所有化石燃料这些事宜上缺乏进展而感到遗憾。

有关COP27的更多详细资讯,可参阅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框架的网站

各国代表们开始离开沙姆沙伊赫,其中一些代表无疑乘坐私人飞机离开,就为了出席一场关于气候的会议,产生大量碳足迹(COP26产生了约10.2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以及600多名化石燃料代表的出席可能不是以减少碳排放为首要任务,这些事宜必然会引起热烈的争论。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忽视会议订立的任务,即是要实践预防气候灾难所需的改变。就让我们期待COP28在这方面会有更多的进展和行动!

2022年11月

 

茄汁的科学:从物理到微生物学



茄汁是一种不太友善的酱汁。以下是你把茄汁从雪柜取出后发生的连环不幸事件:你尝试倒出茄汁但不果,然后多次猛力拍打瓶底,但茄汁依然无动于衷,只好苦等一会后再来一次 — 啊 —!这次茄汁一下子从瓶里射出,而你根本用不著那么多茄汁。茄汁是用途广泛的调味料,适合配搭不同食物,因此以上情境也许是茄汁爱好者习以为常的经验。但为甚么这样的事情会一再发生呢?为甚么只有茄汁会出现以上的情况?

作为有可变黏度流体的茄汁

我们想茄汁容易流动,但从雪柜取出的茄汁却是冰冷的,决不是容易流动的。这时在物理学上它可以被形容为黏滞(viscous),即不易流动 。与其待它解冻,大多数人会选择用力敲打茄汁瓶的底部。根据牛顿黏滞定律,流体的流动速度应与施加的力成正比,但茄汁有触变性(thixotropy)的特点,意思是茄汁变稀或变得容易流动的程度与施力是不成比例的,故此茄汁又被称为非牛顿流体 。

为甚么茄汁会有这样的特性?由于分子间的吸引力或有大型分子充当物理障碍阻碍分子流动 ,黏滞流体里的分子不能自由流动。至于茄汁,它95%的成分是由水和醋(乙酸)等等的小分子及盐组成 ,但其触变性正是由另外5%的成分所赋予的。

 

作者︰香港科技大学《科言》学生编辑胡适之
设计︰香港科技大学《科言》学生设计师林晓薏
翻译︰香港科技大学《科言》总编辑刘劭行

战胜新冠肺炎的五星上将 – 口服药和疫苗



一般认为,以注射方式施药比口服药物更见疗效,这是由于把药物直接打入静脉,药物成分随血液流转全身,有助身体迅速吸收。因此,很多药物,例如糖尿病药、水痘和麻疹疫苗,以及近年采用的新冠病毒疫苗,都是以注射剂的方式推出。然而,鉴于各地相继出现接种疫苗后染疫的个案,开发药物以治疗染疫病人有其必要。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口服药物治疗除了是无创性和程序简单外,更新和更有效的口服药物可增强吸收力和功效,所以制药公司致力开发口服药和口服疫苗,对抗不断变种的新型冠状病毒。下文将就新冠病毒口服药物和口服疫苗展开讨论。

世界各地已开发了多款新冠口服抗病毒药物供患者在发病后服用,例如默沙东的莫纳皮拉韦、辉瑞的帕克斯洛维德、葛兰素史克的 Sotrovimab等。此类抗病毒药物的运作原理是阻止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正常复制,减少总病毒量,从而减低重症风险。口服疫苗也有多款,包括尚在测试阶段的Oravax和Vaxart。注射式疫苗的弊病在于人体在接种疫苗后21-28天才能产生抗体,或在接种数剂疫苗后方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反之,一粒口服疫苗就能轻易解决以上问题。

回看香港,政府已购入莫纳皮拉韦和帕克斯洛维德两款抗病毒药物。根据现行指引,60岁或以上有病征的患者,不论有否接种新冠疫苗,一律可获医生处方口服抗病毒药物。60岁以下高风险人士和长期病患者若在出现病征五日内求诊,不论有否接种新冠疫苗,只要没有临床上不适合的因素,都可获医生处方口服抗病毒药物。为免延误病情,该等人士染疫后应尽快服用口服药物。再者,政府已陆续向私家医生免费提供新冠口服抗病毒药物,以让更多新冠肺炎患者获得治疗。然而,两款药物各有其服用限制。默沙东口服药对胎盘发育及骨骼发展有不良影响,怀孕和喂哺母乳的妇女,以及18岁以下人士不宜服用;辉瑞口服药则因可能导致血内药物浓度过高,增加副作用,不适合肾或肝功能较差的人士服用。

尽管口服抗病毒药物有其利弊,但它将会是扭转这场抗疫大战的五星上将!在这场抗疫战争中,人们不论有否接种疫苗,都会因病毒及/或其衍生物/变种而染疫。这表示疫苗只是对抗病毒的武器之一,要战胜病毒,还需要其他利器,而口服药物正好能担此大任。根据以色列医疗服务机构Israel Chalit Health Services的临床研究,使用奈玛特韦(帕克斯洛维德的成分之一),有助减少67%的新冠病毒患者住院率,以及减少81%的 65岁或以上新冠病毒患者死亡率。这些数据说明,口服抗病毒药物能大大减低染疫重症率,对人类有莫大裨益,并将助人类在这场疫战中反败为胜。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拖之日久,各国应加快推出口服药,以解民倒悬,为民造福。

 

作者:香港大学一年级梁络维
2022年11月